機構沿革


1、防貧脫貧~「小康計畫」的歷史印記(65-79-88年)

(1)民國62年台灣省政府推展小康計畫,籌劃擴大收容具有小康身份的慢性精神病患個案,中部地區委託台灣省私立臺中仁愛之家籌設慢性精神病患養護所。

(2)慢護所於民國65年11月完成硬體建設,定名為「大坑慢性精神病患養護所」,核定收容人數440人最高收容量曾達686人,79年停止收容小康個案。

(3)本時期佔地廣大規劃有作業治療活動,包括種植蔬果、飼養家禽家畜,培訓樂隊、歌舞團參與野台戲演出,安排服務對象至鄰近亞哥花園及菇寮工作…等。


2、天公疼憨人~921的全身而退(88年)

(1)921地震,生活23年的家震損,所幸三百餘名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無人傷亡。

(2)為考量服務對象安全,隔日緊急將所有服務對象遷移至兄弟機構靜和醫院暫時安置,同時整理位於八卦山已功成身退停業的八卦山結核療養院院所,作為服務對象暫居的處所。

(3)緊急安置為期一個月,而地震震波的開始也開啟了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重新適應變動的歲月。


3、暫居的歲月~天搖地動後的重新適應(88年—92年4月)

(1)離開緊急安置處所遷置至結核療養院後,機構定名為「牡丹園養護所」。

(2)當地社區突然進住數量龐大的特殊居民,確實需要多方溝通並融入社區,也逐漸獲得接納。

(3)本段時期3年多的歲月,同時期獲921重建基金會核准異地重建補助,是一段重建以及等待搬家的時光。


4、安定的家~進入繁華(92年-現在)

(1)92年完成現址興建工程及立案程序後,於4月間全體服務對象結束暫居的歲月,終於來到新家。

(2)進住後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確定本所的組織架構。

(3)本時期服務對象最大的感受是「新家新氣象」,雖須重新適應,但已不需再度搬遷。